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宣传 > 政协论坛 > 文章内容
第44期政协论坛抗日战争在安庆
来源:信息科     发表于: 2015年10月19日   浏览:

抗日战争在安庆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政协论坛

录制时间: 2015年610日左右

录制地点: 安庆电视台演播室

本期嘉宾:

市政协委员、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舒媛

市政协委员、蓝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明卫

市政协文史委委员、懒悟艺术馆馆长:张庆

 

  人:潘 红
持人导语: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聚焦热点,建言献策。欢迎收看本期《政协论坛》节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前仆后继,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打败了妄图称霸世界、奴役东亚人民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抵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永远不能也不应该被忘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把目光再聚集到古皖大地的抗日烽火中,目的就是铭记历史、不忘苦难、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市政协委员、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舒媛;市政协委员、蓝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明卫;市政协文史委委员、懒悟艺术馆馆长:张庆。欢迎你们!

主持人:去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开展征集抗战史料活动,征集到了一批反映我市抗战时期的珍贵老照片,本次话题我们就围绕着这些老照片来开展,看照片,话抗战。下面我们看第一组照片,这是反映日军侵占安庆时期场景的老照片,听说是张庆委员提供的,很有来历,请张庆委员给我们介绍一下照片背后的故事。

张  庆:这些照片是几年前从海外回流回来的,辗转几位藏家之手,现在呢,归我收藏。这几十张原版照片,是两个侵华日军,在占领安庆期间分别拍摄的。它没有经过编辑,也没有经过剪辑,可以说是非常真实、非常清晰的反映了日本侵略军在侵占安庆期间,所犯下的罪行。比如有一张照片,一群日本侵略军爬上振风塔,以胜利者的姿态在狂欢,那狰狞的嘴脸,让我们看了是血脉贲张、义愤填膺!同时这些老照片中,我们安庆地域的痕迹非常丰富,比如大栅子、劝业场、五烈士墓、振风塔、枞阳门、集贤门等建筑在抗战期间的原貌,对研究抗战历史以及安庆城市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宣布投降后,为了消灭罪证,将战争档案销毁殆尽,随着时间的推移,史料留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呢,这些保存相对完好的老照片,就是日本侵华,最直接最有力的铁证。

主持人:下面我们看第二组、第三组老照片,第二组老照片是日军绘制的“东亚军备现势明细图”、“中支方面日支两军态势要图”等军用地图,第三组老照片反映日军自江上入侵安庆的过程,结合这两组照片,请市委党史研究室徐舒媛主任帮我们完整的介绍一下日军侵占安庆的经过。

徐舒媛:安庆居于武汉与南京之间,战略位置举足轻重。日本侵略军从侵占南京之日起,就企图尽快地占领安庆,以安庆作为攻占武汉的军事通道。193835月间,日军多次空袭安庆城区和东郊机场。61日,日军华中派遣军命令第6师团坂井支队从合肥陆地行军南下攻占安庆,波田支队由海军协同沿长江西上,同时进攻安庆。水路方面:7日,波田支队自镇江乘船在芜湖下游集结。10日夜,乘着日舰、商船、汽艇木船数百艘向安庆进攻。日舰队在大通江面遭到国民党军队炮击,但在空军掩护下强行通过。日军企图在枞阳登陆,因遭江防部队激烈抵抗而退回。11日午夜,波田支队在离安庆20公里左右的南北两岸登陆。12日下午6时,日军攻占安庆机场,接着冲入城内。622日由安庆西上侵占望江华阳,进攻香口和马垱要塞。陆路方面:2日坂井支队沿安合路向南行进。13日,攻陷桐城。原拟继续南下攻占安庆,得知波田支队已在612日占领了安庆,乃奉命从高河埠进攻潜山,17日侵占潜山县城, 726日侵占太湖县城,84日侵占宿松县城。各县县城除岳西外先后沦陷。

日军侵占安庆时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出动飞机对安庆城乡狂轰滥炸,肆行烧杀淫掠,出动部队对驻地周边进行“清乡”、“扫荡”,制造了陈瑶湖、陆家墩、车轴、邻潜、杨湾等众多惨案,奸淫凌辱女性,强征硬拉民夫,破坏文教设施,实行奴化教育,罪行累累,罄竹难书。整个抗战期间,我市人口伤亡608957人,其中直接伤亡16423人。财产损失共计209635587元(法币),其中社会财产损失146787828元,居民财产损失62847759元。

主持人:通过介绍,我们对日军侵占安庆有了一个清晰的线路图,除了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外,我们还征集到了一些实物性的照片,请看下面这组照片,一个是良民证,一个是日军免资明信片。下面请陶明卫委员给我们讲讲第四组照片的故事。

陶明卫:这张良民证姓名潘孝达,住址、职业、指纹等都标注详细,怀宁县公署颁发。良民证是日本伪政权对中国老百姓的身份管理制度,日本人为了占领区的安全,进行了工程浩大的居民身份管理,为每一位公民发放良民证。良民证规定:凡十五岁以上的中国百姓都要自备照片认领良民证。大家想想:照相对于在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下的中国百姓是何等奢侈。在当时,日伪政府在某些城市还有身份证管理,所以,当时的人民是生活在两证之间,左手拿着良民证,右还要拿着身份证。为了办这个证,人民相当痛苦,但痛苦归痛苦,证还是得办的。因为你出门如果没证,就会面临被抓的危险,弄不好还得掉脑袋。通过良民证我们可以感觉到做亡国奴是多么的悲哀啊。

主持人:以上四组照片都是反映安庆沦陷时期的日子,安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侵略者枪声的响起,不甘欺辱、奋起抗争的烽火燃遍安庆大地。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民众战场,各界万众一心、抗日救亡,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战场的抗日战争。下面这几组照片正是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场景,请三位嘉宾为我们分享一下。首先请看第五组照片:国共合作的转折点——岳西谈判。请徐舒媛委员为我们讲述敌后抗战的壮烈场面。

徐舒媛:抗日战争初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抗日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展开第二次合作。两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与此同时,两党一些地方组织和武装也进行了区域性合作抗日的谈判。岳西谈判就是其中之一。19377月,高敬亭已带领红二十八军转战于大别山近三年的时间,在获悉党中央有关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指示后,决定主动找国民党军政地方当局,举行停战谈判。这次谈判前后历经了蛇形岗接头、衙前会商、青天谈判、九河签字4个阶段。7月15日,高敬亭派便衣队交通员将一封以红28军名义写给卫立煌的信送到岳西县第三区蛇形岗炮楼,建议举行停战谈判,共同抗日,随即何耀榜与岳西办事处的赵先生进行了初次接触。20日,何耀榜与卫立煌的全权代表刘纲夫及安徽省政府代表郭副官在衙前的县政府,就停战谈判进行磋商,决定2天后在岳西青天畈小学正式举行谈判。22日,高敬亭化名李守义,以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身份,同何耀榜一起与国民党方面代表刘纲夫开始谈判,就停战、撤军、集合部队、供给等问题一一进行会谈,并于27日达成协议。28日,在红军驻地九河朱家大屋,何耀榜和刘纲夫分别代表双方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此次谈判成功使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抗日的政策在鄂豫皖地区得到了有效贯彻。历史给予这次谈判的评价是:“首开南方八省国共两党地方谈判成功的先河”。

1938年初,新四军开始组建。长江以北的鄂豫皖、豫南、鄂东北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19382月,中共中央要求第4支队迅速东进抗日,4支队东进皖中后,一部分部队活动在桐城、怀宁和潜山境内,他们一面配合当地党组织、动委会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扩充武装,维护社会秩序,一面作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准备。当时的安合公路是日军进攻武汉的重要交通补给线,他们在安合公路两侧,积极捕捉战机,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伏击日寇。仅在桐城段和怀宁段的大关、小关、平坦、卅铺、范家岗、棋盘岭、高河、铁铺岭等地就进行了大小十几次的伏击战,屡战屡胜,捷报频传。这些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配合、支援了武汉保卫战,鼓舞了安庆地区军民的抗日斗志和信心。

主持人: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我们不应忘却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抗战,同样是非常壮烈,现在潜山县天柱山脚下还有一座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下面请看第六组照片,请张庆委员为我们讲述176师及其他在安庆抗战的国民党军队抗敌历史。

  庆:这是位于潜山县野寨中学校园里的,国民革命军陆军176师抗日烈士陵园。176师隶属桂系,是由参加过淞沪会战的19路军旧部组建而成,这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1938年初主要驻扎在大别山南麓的安徽、湖北境内。19386月,日军从桐城进犯潜山,176师和从台儿庄撤下来的川军在潜山境内奉命阻击,属于武汉防御的外围战。由于日军要对重镇武汉形成水陆夹击,所以投入了精锐部队和重武器。在193810月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杂志上,有一篇蒋必武所作的诗《天柱山的争夺》,详细描述了发生在天柱山这场战斗的残酷。诗中写到:阵地毁了,兄弟们仍没有溃退,血沸腾的激成逆流。炮声挟着旷悍的呐喊,反冲锋那!剧烈的争夺战,血染红了天柱山。山巅,太阳徽的旗帜撕毁了,抗日的大旗,带着光荣的靶痕,在空中飞扬。可见这场战斗是多么的血腥和惨烈!后来176师在太湖东山头和宿松趾凤河,又和日军发生了交战。通过这些局部的战斗,有效的打乱了日军占领中国的节奏,为武汉会战及武汉军政机关撤往大后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整个中国的抗战格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3年,由安徽省第一区督查专员范苑声主持,在天柱山下收葬了985位抗日阵亡将士的骨骸,其中有600位是无名烈士。当时由皖、鄂官绅倡议,建校护陵,校名“景忠中学”,取敬仰忠烈之意,范苑声为首任校长。目前,这里已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持人: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外,还有一个包括所有爱国中国人的战场,即人民大众的抗敌活动,有的虽然不见刀枪,但对鼓舞人心、坚定必胜信心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比如出生于我市潜山县的著名作家张恨水,被誉为抗战文学第一人,在抗战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抗战文学名著,下面请看第七组照片,请陶明卫委员为我们讲述民众战场上的波澜壮阔。

陶明卫: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关于张恨水写的抗战小说。1945年,张恨水写出了“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时间是真时间,地点是真地点”的《“虎贲”万岁》。它成为中国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张恨水在自序中说:“我写小说,向来暴露多于颂扬,这部书却有个例外,暴露之处很少。常德之战,守军不能说毫无弱点,但我们知道,这八千人实在已尽了他们可能的力量。一师人守城,战死得只剩下八十三人,这是中日战争史上难找的一件事,我愿意这书借着五十七师烈士的英灵,流传下去。”他自己说得明白,这部书不是为哪个人写的,而是为阵亡的战士以及奋起抗日的中华儿女所写的,基于此,这部书从师长到伙夫全是真名实事,是一部战史般的纪实性纯军事小说。电影《喋血孤城》就是根据《“虎贲”万岁》这本书创作拍摄的。

用“波澜壮阔”这个词来形容中国民众在抗日战场的情景最恰当不过。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争方略指引下,人民群众从青壮年、老人、妇女以至儿童,都被广泛深入地发动起来。人民群众以惊人的胆略和智慧,拿起各式各样的武器,依托高山密林、水网芦荡、平原地道、庄稼“青纱”,因地制宜,开展空前活跃的人民游击战争:破坏和袭击敌人交通运输线、指挥通信、机场、工程设施、重要技术兵器、后方补给系统以及其他重要目标;四面包围敌人,断绝其外援和补给,困饿、瓦解敌人;出没于港汊湖海的水上游击等等,日军在抗日根据地活动时,几乎是“遍地枪声响,村村打日军”,哪里有日军,哪里就有抗日军民作战。侵华日军掉进人民战争的海洋,时刻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主持人:其实,我市近代名人除了张恨水外,还有许多名人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请陶明卫委员结合第八组照片,接着为我们讲述陈独秀、赵朴初、杨凤翔、施剑翘的故事。

陶明卫: 提起安庆抗战名人,我们不得不提提到独秀、赵朴初、杨凤翔、施剑翘等。陈独秀先生始终把民族利益、爱国主义摆在首位,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恩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独秀一走出国民党监狱,就投入了火热的抗日斗争。“现在的抗日运动,就是政治运动,我能够不参加抗日运动么”?既然拥护与参加抗战,自己就需要留在抗战区。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陈独秀毅然表示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抗日:“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现在大敌当前,国共二次合作,既然是国家需要他合作抗日,我不反对他就是了。”这些话体现了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博大胸怀!还有赵朴初,193612月,黄涵之等上海知名居士成立了的慈联会(上海市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设立了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赵朴初任难民收容股主任,赵朴初在难民收容所工作的4年时间里,忘我工作,接收、安置了一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到难民收容所。据当年《立报》(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有影响的小型报纸)所载,193710月初,上海附近的难民不下130万人,涌入租界的最高峰时达70万人次。慈联会从19378月到19403年内,前后设立了50多个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达50万人次。杨凤翔是怀宁县石镜乡甘露村人,1942年夏,杨凤翔受党组织派遣到怀宁组建游击队,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并担任独秀山特支书记、游击队队长。杨凤翔接任后,首先在育儿、郑河、高河一带,动员20多名青年农民入伍,组建了一支地方抗日游击队。9月,杨凤翔率游击队到怀宁中部地区,开辟独秀山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了有效地打击日寇,杨凤翔将游击队分成若干小组,在日军眼皮底下,昼伏夜出,察敌情,访民情,宣传群众,动员抗日。他先动员冯奎等人入伍,在冯奎的积极配合下,发展了10名党员,组建了党支部;动员20多名青年参加了游击队,从而打开了独秀山地区抗日斗争新局面。还有施剑翘,她是桐城人,她发起了捐献飞机的倡议,得到各界的响应,被选为献机委员会指导长。她不仅带头捐出了珍藏多年的金银首饰,并动员母亲和胞弟各捐献了1份。她还亲自到一些财主家里,广泛宣传,深入做工作,动员他们多献一些。经过施剑翘和献机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三架崭新的战斗机被交到空军部队,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

主持人:还有许多反映安庆军民抗战的史料来不及讲述了,总之,经历了残酷的8年抗战后,安庆终于迎来了胜利。第九组照片正是反映日寇在安庆受降的情景。请徐舒媛委员为我们讲述安庆迎来胜利的时刻。

徐舒媛:1945年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直到9月初,国民党第四十八军,才在军长苏祖馨带领下开进安庆,军部驻司下坡中国银行旧址。其所属176师,也正式接管安庆的城防事务。9月中旬,在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部,举行日军安庆投降仪式。在安庆集结投降的日军,是由粤汉线开来的131师团和侵驻安庆的多田保步兵旅团,共20370人,在安庆被全部解除武装。投降仪式上,第十战区安庆地区受降官(指挥官为司令长官李品仙,苏祖馨主持受降),接受了包括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指挥日军安庆投降的指挥官)131师团长小仓达次中将、参谋长宫永义文大佐,以及所属第95旅团的旅团长岩本高次少将、第96旅团的旅团长海福三千雄少将等日军的投降。而盘踞安庆时间较长的日军第116师团,则在长沙、衡阳地区集结,缴械投降。108日,日军第六军131师团官兵,在安庆飞机场接受国民党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部第三俘虏管理处点验。之后,安庆城区军民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安徽老省城安庆,彻底从日军铁蹄下解放出来。

主持人:9组照片,3位嘉宾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讲述了其中承载的历史含义,从沦陷到抗敌到胜利,让我们了解70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我想,此时此刻,每位嘉宾都有一些感想和感触,最后,请嘉宾用一段话总结一下,让我们更好的纪念这段历史。

徐舒媛:重温抗战历史,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日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中日两国人民能够更多地加强交流、理解和合作,使中日关系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陶明卫: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7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当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完全是因为中国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庆:这段不屈不挠的抗战场景和历史,应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应成为我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这才是我们庆祝胜利、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结束语: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70年过去,国殇不忘,英灵永存。愿广大安庆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永远不要忘记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让抗战精神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永远成为凝聚人心、激励人心的旗帜,不断从曾经的苦难与屈辱中激发志气,从前辈的捐躯与奉献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好的,感谢收看本期政协论坛,再见。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庆委员会  技术支持:智海网络
办公地址:安庆市菱湖北路30号  邮编:246005  值班电话:0556-5346200 传真0556-5346218
皖ICP备13013850号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