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禅宗优秀文化 共建和谐和美社会
导 语: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聚焦热点,建言献策。欢迎收看本期《政协论坛》节目。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安庆禅宗更是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素有“禅宗圣地”“禅宗之乡”、“禅宗之源”的美誉。如何弘扬禅宗优秀文化,促进和谐和美社会建设,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参加今天讨论的嘉宾是: 释宽容; 孙永玉; 余世磊 。欢迎你们!
潘 红:说到禅宗文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禅宗文化,弘扬优秀禅宗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请嘉宾谈谈。
释宽容:禅宗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禅宗文化,可以分为经典(禅文)、思想(禅语)、诗歌(禅诗)、书法(禅书)、绘画(禅画)、音乐(禅乐)、武术(禅武)、中医(禅医)、农耕(禅农)、素食(禅食)、茶道(禅茶)、慈道--慈悲之道和慈善之道(禅慈)、孝道(禅孝)等若干种类。禅宗文化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元素和内容。如:众生平等的观念。禅宗这种先天平等的观念,反映出下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心声和愿望,由此深受广大下层人民的欢迎。弃恶扬善的观念。禅宗要求僧徒严格遵守五戒,五戒中的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说谎)、不饮酒等,都是教人放弃邪恶行为。从社会功能来看,这些戒律显然有助于社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禅宗文化中的这些积极因素,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
孙永玉: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中华禅宗文化源头在我们安庆,禅宗文化是我们安庆社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禅宗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新的发展点。如果我们加以开发利用,必将吸引大量的游客,从而壮大旅游经济,发展相关产业。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安庆禅宗文化是海内外关注、助力安庆的一个焦点所在。我们可以利用禅宗文化作为纽带,借得海内外的东风,来推动安庆的发展。
余世磊:近年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实现民族复兴。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说别的,我们现在说的话,很多词语,如世界,实际,智慧,无边等,都是佛教的。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以禅定为修行方法,通过滤除各种妄念和无明,从而达到明心见性、觉悟成佛的境界。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人的压力大,人心充满浮澡,尤其需要通过禅这种方式,来净化内心的杂质,来使内心安宁下来,个人心净化了,美好了,社会也就净化了,美好了,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安庆的一个重要手段。
潘 红:刚才各位嘉宾阐释了什么是禅宗文化和弘扬优秀禅宗文化的现实意义,那么安庆弘扬优秀禅宗文化具有那哪些优势呢?请嘉宾谈谈。
释宽容: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其发展与安庆结下不解之缘:南北朝时,二祖慧可为逃法难,南下卓锡太湖县,于司空山传衣三祖,使中国禅宗绝处逢生。二祖传衣于三祖僧璨,三祖在潜山山谷寺(今天三祖寺)大兴禅宗,还写了《信心铭》一文,成为中国禅宗首部较为系统的法典。唐天宝年间,司空山本净禅师应诏赴长安,舌战群僧,在神会之前就将南禅带至北方。北宋中叶,临济宗杨岐派在太湖、潜山蓬勃发展,法脉绵延,影响至今。北宋中叶,投子义青禅师接过曹洞宗法脉,在太湖、桐城弘扬曹洞宗,使曹洞宗走出“百年孤独期”。当代,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横空出世,为中国佛教和禅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孙永玉:安庆在弘扬优秀禅宗文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通俗地用我们日常的打牌来比喻,可能会更清楚。第一,安庆有中华禅宗文化的“王牌”。如果说中华禅宗文化是一副牌,那么二祖、三祖无疑就是这幅牌中的“王牌”,手握“王牌”的这种优势是别人无法可比的。第二,安庆有中华禅宗文化的“好牌”。安庆禅宗文化资源丰富,点多、线长、面广。有人说安庆是禅宗文化走廊,有人说太、潜、岳是禅宗文化的金三角。从打牌角度来看,太湖、潜山、岳西、桐城、安庆市区连起来就是“同花顺”,太湖的“海会寺、西风禅寺、佛图寺、二祖禅堂”合起来就是“四个头”,岳西、潜山都有好牌,在禅宗文化方面,这种资源集聚型的优势是非常罕见的。第三,安庆中华禅宗文化有很强的“合伙人”。安庆山好、水好、人好、文化好,拥有天柱山、司空山,花亭湖、天仙河,黄梅戏、岳西高腔,桐城派文化、碑派书法以及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等丰厚资源,这些完全可以和禅宗文化强强联合。安庆市在弘扬禅宗文化时,有这么多供给侧优质资源可以使用,这是非常难得的。
余世磊:安庆这个风景秀美、人文荟萃之地,也受到禅宗的特别青睐,涌出了许多禅门宗匠,演绎了许多法门盛事,对中国佛教、尤其是中国禅宗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研究安庆的禅宗历史和文化,不仅可为中国佛教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和论据,也是本地值得深入挖掘的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宝藏。这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弘扬佛教禅宗文化工作在安庆各地、各有关部门、各佛教寺院蓬勃展开,如市县政协多次专题调研,二祖寺的禅七、三祖寺的禅宗研讨、迎江寺的全省讲经、源蒲寺的佛教文化节、福慧寺的祈福法会、小孤山启秀寺的佛教旅游、太湖县的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暨太湖禅宗文化学术研讨会、太湖西风禅寺的禅宗文化馆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引起越来越多的佛教信众和专家学者关注安庆佛教禅宗,有力地提高了安庆的美誉度和向心力。
潘 红:听了各位嘉宾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安庆禅宗文化真确实独树一帜,值得好好打造。怎样打造?下面请嘉宾谈谈。
释宽容:怎样打造?要以积极保护为原则,深入挖掘、整理安庆禅宗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为载体,打造禅宗文化品牌;以丰富内涵为核心,扩大禅宗文化影响力;以创新平台为抓手,整合禅宗文化资源;以产业发展为方向,政府对禅宗文化发展大力支持。要结合安庆的独特资源优势,凸显“八个第一”品牌,即重点宣传“中国禅宗第一人”二祖慧可、“中国佛教禅宗第一山”司空山、“中国禅宗第一塔”立化塔、“中国第一禅湖”花亭湖、“禅宗第一自然碑林”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碑林、“中国第一佛教文化公园”赵朴初文化公园、“万里长江第一塔”振风塔、“万里长江第一奇景”小孤山
。
孙永玉:我个人认为:第一、要主动打好禅宗文化的牌。一手好牌不去打,再好也没有什么价值。我们看看河南、江西、湖北、广东等地在弘扬禅宗文化方面的努力,就发现我们这手好牌出迟了、出慢了,没有看到实际上我们手上捧着金饭碗。第二、要善于打好禅宗文化的牌。打牌首先要把牌理一理,理一理实际上就是整合资源,好发挥最大效用。安庆市委、市政府要把安庆的禅宗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把好牌一批一批打出去,高水平,高强度,高规格,形成合力,扩大影响。第三、要敢于打好禅宗文化的牌。禅宗文化虽然和禅宗有联系,但是完全可以借鉴兄弟地区的做法,采取扬弃的态度,汲取其中有益成分,和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禅源安庆”、“禅修圣境”的品牌。
余世磊:我有几点建议:第一,在政策、组织、项目等方面为弘扬、利用禅宗文化提供保障。成立相关部门及各宗教团体共同组织的相关机构,领导或指导对安庆禅宗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工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用于对重要祖庭的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建设和文化开发上。要对全市禅宗文化开发和宣传制订长远和近期规划,形成全市一盘棋。要鼓励和支持民间成立安庆禅宗文化研究会等相关组织,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投入这项工作。第二,要发动学术界、佛教界、新闻界挖掘和弘扬安庆禅宗文化,把“安庆禅”推向全国及世界。广泛招纳人才,特别是佛教高僧大德,借助他们的名望和力量,重兴安庆禅宗道场;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出版相关书籍;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发动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深入研究禅宗文化;安庆宣传机构要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安庆禅宗文化。第三,打造几条“安庆宗教文化游”旅游线路,做大旅游业。安庆禅宗文化如此厚重,在旅游业方兴未艾的当今,对于游客、特别是佛教徒是具有吸引力的。可以在安庆打造几条专门的旅游线路,与安庆其他旅游资源一起,进行包装开发,使之成为安庆旅游的精品。我以为,可以开辟安庆佛教朝圣游、安庆禅宗寻祖游、安庆佛教名寺游、安庆禅宗学修游、安庆佛教延伸游等几条线路。
潘 红:弘扬优秀的禅宗文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发挥禅宗文化在共建和谐和美社会中的作用,如何发挥禅宗文化在共建和谐和美社会中的作用,请嘉宾谈谈。
释宽容:禅宗有着自己的教义、教规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其中不乏积极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应当加以弘扬。作为我们禅宗本身来说,要在国家的引导和管理下,多从事一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公益、慈善活动,帮助信教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追求和创造现世的幸福生活,使广大信教群众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自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努力。我们还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孙永玉:发挥禅宗文化在共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有说头。要加强禅宗文化的研究,将禅宗文化精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和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结合起来;将禅宗文化的修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和文明乡风建设结合起来,既要有内容上的阐释,也有方法上的指导。第二、有看头。要将禅宗文化古朴、厚重的历史建筑和名山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实现自然和人文融合;要将古寺名刹保护建设和美好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行历史和现代的融合;要将禅宗文化和安庆戏剧、文化、人物结合起来,实现文化与文化的融合;要将禅宗文化的禅修和人们的生活礼仪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和生活的融合,相得益彰,真正做到以文化人。第三、有赚头。弘扬禅宗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有了说头,要把历史、人文、自然有机结合,把禅源安庆、禅修圣境的品牌越打越响,就会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朝圣、观光,共享安庆好山好水好风景,好戏好人好文化。源源不绝的禅修旅游人群就是滚滚不断的财源。
余世磊:禅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积极因素是值得借鉴的。如,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佛教提倡不杀生、放生、素食等观念,对今天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河湖、甚至维护生态平衡都是有益的,不至于灭绝,我们也能保护好江河湖海,使江河不至于污染。在促进人与人和谐方面,佛教提倡的各种道德伦理观念,对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例如,佛教的“弃恶扬善”观念教人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欺骗,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等等。这些观念,无疑对保持人际关系的稳定,推动家庭和邻里关系的和睦,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都是有益的。在促进个人身心和谐方面,佛教“灭除贪欲”的理念和“静心修禅”的方法,对于现代人保持心理健康和身心和谐也是大有益处的。
潘 红:弘扬禅宗优秀文化,促进和谐和美社会建设,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嘉宾谈谈。
释宽容:要把宗教和迷信区分开来。宗教活动不是迷信,不能利用宗教搞迷信活动。中国二祖慧可、三祖僧璨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功业令人惊叹,走近他们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是十分可亲可敬,也是可学的人物,并不神秘。
孙永玉:我市各级政府和宗教管理部门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对披着宗教外衣从事非法活动的各种犯罪分子方坚决打击。对一些贪婪、好逸恶劳之徒披着宗教外衣,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进行诈骗敛财勾当决不手软。同时对一些企图利用宗教干涉我国内政、毁我形象的敌对势力与邪教组织进行了深入地揭批和抵制。
余世磊:要引导禅宗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禅宗文化是社会现象和存在,因此,禅宗文化的建设发展既不能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不能超前于社会发展程度,总体上要符合现代社会、法治社会、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
结束语: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禅宗和禅文化成为滋润人们心灵的清新剂,启迪人生智慧的精神家园,成为营造祥和氛围,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们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弘扬优秀禅宗文化,共建和谐和美社会,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好安庆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收看本期《政协论坛》,也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