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宣传 > 政协论坛 > 文章内容
第47期政协论坛 推动我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超管     发表于: 2016年03月30日   浏览:



 

   主持人:(导语)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聚焦热点,建言献策。欢迎收看本期《政协论坛》节目。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市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做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保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就围绕“推动我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参加我们今天讨论的嘉宾是:市政协委员、安庆石化信息中心副主任曹卫民 ,市政协委员、安徽英德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晓峰,市政协委员、安徽盈创石化检修安装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胡荣昭。欢迎大家!

     主持人:谈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转”的问题,请大家谈谈。

曹卫民:“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泰发新能源、申洲纺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加快,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从宏观上看:我市虽然有“三大”工业支柱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但整个工业体系总体上是大而不强,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二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消费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三是要素投入结构问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四是排放结构问题。企业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表现出我市工业体系处于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工业企业普遍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效应。从微观上看:普通百姓也能明显感受到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譬如一方面国内需求低迷、企业效益不好,一方面中国游客海外购物几近疯狂,采购电饭锅、马桶盖、名牌包、服装、化妆品等等,大量的需求外溢,非常可惜。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企业“供非所需”。

吴晓峰:我市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诸如科技含量不高、 总量大而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实体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等问题。具体到企业来说,一是我市工业企业没有及时跟上消费结构变化进行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对当前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三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面临着不转型升级就难以生存的境况。

     胡荣昭:个人认为,近年来,一些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高消耗、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低收益、低环保”的“三高三低”问题。“三高三低”问题的出现,必然倒逼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产业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可以说,转,必然给企业带来活力和生机,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会得到解决;不转,企业内部就会出现僵尸业务、僵尸产品,发展也将无以为继。

    主持人:刚才,各位嘉宾谈了“为什么转”的问题,让我们觉得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那么,怎么转,向哪转,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大家谈谈。

曹卫民:国家“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相继提出,为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支柱产业升级。依托石化、华茂、环新等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关联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优化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推进智能制造。另外,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吴晓峰:向哪转,建议从四个方面走出一条路子以转型升级:即从“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从“多元化”向“归核化”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从“粗放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在转型升级的方向上,应追求“三个最”:即产业定位和技术水平不一定都追求最高,而应该是最合适的;企业规模不一定追求最大,而应该是最经济的;产品种类不一定追求数量最多,而应该是最有特色的。在转型升级的原则上,应坚持“三为”:即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以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品牌为龙头,以专业化的产业、产品配套链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特色。如何转?要颠覆业态,化解产能过剩,提升技术水平,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胡荣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统筹优化调结构。协调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处理好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企业生产要素在各个产品中的分配、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的关系,调整产品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扩大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二是创新驱动转方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放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开展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包括企业文化和党建创新。三是价值引领促升级。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要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来提升企业价值,不断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客户的获得感,职工的幸福感。

    主持人:在推动我市工业企业全面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大家谈谈。

曹卫民:转型升级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制造业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带来的问题。以“薄利多销”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路径正逐渐光环淡褪,曾经的优势变成了劣势,无品牌、雷同性强、附加值低等“后遗症”使传统制造业的步履越来越维艰。对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或会进一步拖累GDP增速,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坚定决心,对由此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需有适宜的应对之策。二是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不能好高骛远。以解决企业当前核心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开展智能制造,而不是盲目上信息化项目和设备。政府可以搭建平台、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开展免费服务。三是鼓励工业企业向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转变。推崇制造服务业新理念,将制造与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向。

    吴晓峰:从企业内部来讲,我认为要调整“三量”,实现“三化”。所谓调整“三量”,就是要“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做好增量,就是要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将优质资源向优质业务倾斜;盘活存量,就是将企业的闲置资产等资源盘活,以存量换效益;主动减量,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强的做优做强,而对一些“三高三低”业务,该关停的,应该果断关停。所谓实现“三化”,就是实现“市场化、最优化、最大化”。“市场化”,就是要求企业的产品结构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最优化”,就是对企业内部各项生产要素的组合要实现最优化;“最大化”,就是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胡荣昭:我认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把握好“内外”两个因素的结合。外部因素,政府这一块要通过简政放权、降费减税,加强供给侧改革,为企业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金融、财政部门要搭建好的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内部因素,作为“调、转、促”的主体,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市场进行分析和研判,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同时还要注意发挥企业干部职工的作用,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创客”。

    结束语:转型升级将是“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历史阶段中国工业发展的主线,我们相信,在中共安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全社会的关注下,在企业自身努力下,安庆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一定能迎来更加明的媚明天。

    好了,感谢收看本期《政协论坛》节目,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再见!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庆委员会  技术支持:智海网络
办公地址:安庆市菱湖北路30号  邮编:246005  值班电话:0556-5346200 传真0556-5346218
皖ICP备1301385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071号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