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庆市政协十四届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12号
案 由:关于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家庭教育的提案
提 案 人:刘建文
审查意见:请市教体局办理
内 容:
望子成龙是千万中国父母的期盼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及就业压力的增大,做父母的这种心愿愈发强烈。这种心态本无可厚非,但做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和脱离子女自身现实状况的要求,不具备科学方式的教养,在给子女带来巨大压力和负担的同时,也使家长自己陷入苦恼之中。
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家长对子女最高的关注度是学习,占到了80%以上;而对子女的健康、兴趣爱好、素质培养、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很少有家长去过问,或者难以沟通。而且相当一部分家长不具备对子女教育的科学方式,更没有基本的教育心理常识。以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钩,产生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家长与学校原本应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但因为家庭教育的滞后,而使二者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心态,与学校教育格格不入。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子女进了学校,教师就应该负起全责,教育是学校的事,有什么问题发生也去找学校,逃避或忽视了家长对子女教育应该担当的责任。这样就使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不畅。学校本应开展针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很多活动也缩手缩脚,只以不出事为原则。这样又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的正常,有序发展。
二、家长不切合实际地做法带来的教育问题。近几年,我市的教育事业有了稳步地发展,以中、高考升学率为主要的指标显示,我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连续多年提升,但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显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造成了家长之间的攀比之风。尤其是择校就读的政策取消以后,很多家长不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子女自身的实际学习状况,在邻近教育资源较好的地段购置房产,以期子女能在摇号中进入好的中小学,认为进了好学校就万事大吉,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家庭教育责任。这样不仅浪费了相关的教育资源,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及安全带来问题。
三、家庭教育方式落后缺乏科学性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对子女的一些不恰当要求也逐一满足,如:手机、文具、衣着、平时消费等等。在满足子女超前消费的同时,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问题。一旦子女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往往就是训斥,打骂,
还有随意侵犯子女的隐私。这完全是老一辈教育子女的方式延续,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而忽视了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四、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人口流动性也大为增加。外出务工,两地分居,单亲家庭而带来的留守儿童、单亲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郊区及农村。这种生长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学习、安全等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相应问题。
教育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领域中,我们不能单一用升学率去评判,应全面发展,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因此,必须在抓紧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同时,重视和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推动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此特建议:
一、确定政府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的领导职责在教育的三个基本领域中,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应由教育职能部门提供行政服务,建议设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选配懂教育,懂心理学及家庭教育的专业人员来从事家庭教育的工作。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如:妇联、共青团、工会联手,开展家长素质提高工程。做到家庭教育有人管,有行家管,管得好。
二、在各类学校中,开展对家长的咨询、培训活动。在每个学期内,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举办几个课时的家长培训课程,邀请有关人员进行辅导讲解,引导家长对子女采取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方式。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不要开成分数会、告状会、训戒会,而是和家长互通信息,交流子女情况及好的做法经验。可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对一些家长好的做法、手段加以表扬宣传,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
四、政府对家庭教育工作应有一定的投入。对专职教育干部、教师队伍、家长培训项目调查研究项目给予资金补贴,保证家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政策、人员、理论培训、社会关注、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和谐的家庭教育体系。正确合理地开发家庭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更多 更优秀的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