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庆市政协十四届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6号
案 由:关于调整作息时间 推迟中学生上学时间的提案
提 案 人:汪泓
审查意见:请市教体局办理
内 容:
目前,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已超过3.67亿,数量居世界首位。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仅联系着千家万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中学生作息时间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一线教育工作者、中学生和学生家长中,盼望和呼吁改革现行的作息时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的呼声日益强烈。
中学现行作息时间存在的弊端
(一)中学生普遍睡眠不足
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指出:每日睡眠时间中学生应达到9个小时。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在中学生普遍不午休的情况下,要想达到应有的睡眠时间,则中学生应在晚十点之前就寝,这在当前情况下是不现实的。
“中学生睡眠要满足9小时”,是医学专家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需要而提出并被普遍认可的一个标准。足够的睡眠能使中学生身心保持自然的平衡,如果刻意缩短睡眠时间,就破坏了这种平衡,不利于他们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的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二)中学生早餐质量较差
早餐受作息时间影响很大。对于中学生不能正常地吃早餐,三分之二的家长和学生认为是因为“时间紧来不及”,其次是“没有胃口”,因此很多学生早餐都是“凑合吃”,早餐质量普遍较差。
营养学认为,早餐对人们特别是对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十分重要,科学营养提倡“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应达到膳食的25%--30%。青少年的早餐不仅影响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而且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也有影响,长期下去会影响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当前,中学生“小胖墩”、“小豆芽”为数不少,这与营养结构不合理有相当关系。
(三)学习效率受到影响
休息不充分,加上早餐质量差,必然造成中学生精力不足,精神状态不佳,即使是在校学习时间有了保障,也因为生理和心理没有处在最佳状态,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比如,安排早读是目前我市中学的通行做法,目的主要是通过诵读学习语文和英语,但我们作为第一线教师却感觉到,相当的学生认为早读利用效率不高,有一部分学生早读时虽然在读书,但内容没有往心里去,还有些学生称早读会经常分心,没有用来学习。
由于现行作息时间由来已久,长期执行,给人一种“存在即合理”的印象,加之我国传统的“三更眠,五更起”的教育习惯,已经使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不知不觉中走进“习惯成自然”的思维定式。对此,我们认为为了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必要对中学作息时间作出调整,以克服存在的弊端。
对调整中学生作息时间的建议
(一)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对我市中学生作息时间作出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让学生高兴,学校和家长满意。
(二)中小学生早晨上学时间春夏季改为七点半,秋冬季改为八点,取消早读课。使广大中小学生有时间吃好早餐,保证青少年的营养需要和健康生长。
(三)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中学生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一步推行公平教育,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继续实行划片对接,就近入学,使学生都能安全快捷地上学,减轻家长接送和搭乘公交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