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 提案选登 > 文章内容
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提案选登:第205号
来源:专办二科     发表于: 2017年11月21日   浏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庆市政协十四届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5号

案    由:发挥市民主体作用 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提 案 人:潘红、叶永新、

审查意见:请市委宣传部办理

内    容: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不动摇,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定措施,广泛发动,从城区到乡镇开展了多层次文明创建专项整治行动,我市的文明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体系要求,我们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方面,尤其需要改进和提升,主要表现在

1、文明创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每年我市都会评选道德模范及各行各业先进典型,但这些模范典型带动不足,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各社区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宣传教育活动,虽然也经常开展,但难以入脑入心,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2、市民参与创建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有重业务轻创建的现象,对文明创建支持不力、参与不够,没有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社区中部分党员在文明创建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一些企业对文明创建了解不多,跟不上步调,少数市场主体只关心生产经营,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工作者忙于行政性事务,没有更多精力深入居民家中,就文明创建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少数市民文明素质和参与意识与争创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文明创建的推动、参与仍然局限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单位)以及社区工作者,群众的共建共创意识还未形成,直接影响了创建成效。

3、市民参与创建的平台不多、吸引力不大。普通机关干部职工、企业员工,除了参加志愿者服务以外,没有其他参与渠道;普通社区居民,除了被动接受宣传教育和管理之外,可以参与的创建载体不多。已经建立的志愿者服务平台,因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吸引力。

4、市民参与创建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我市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虽已众多,但志愿者的服务没有与物质利益或精神奖励挂钩,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行政方法,志愿活动常常有名无实,志愿者主动自愿参与、长期坚持的意识欠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全体市民是文明创建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群众的参与度就是满意度。”只有将全体市民发动起来,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才能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攻坚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进宣教方式,引导市民参与。

1、改进宣教方式。认真研究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以群众易于接受的、“润物细无声”的、互动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如黄梅戏、微电影、微信等。要让群众意识到创建带来的好处,增强创建的责任感、参与感。同时发挥好社区市民学校的作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2、实行分类引导。针对不同的行业和群体,紧扣测评的失分点和市民素质的提升点,细化方案,着力教育引导。如学校以“争当文明小市民”、“小手拉大手”、“校训伴我成长”为主题,医院以“专心、细心、耐心服务”为主题,企业以“诚信守法”为主题,农村以“守护孝道”、“破除迷信”、“禁止赌博”等为主题,社区以“志愿服务”等为主题,引导市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到各类创建活动中来。

3、“抓两头促中间”。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学校、文明学生、文明市民等评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树立先进典型,并让市民参与到先进典型的推荐、评议、宣传等各个环节中去;让先进典型走进“道德讲堂”,通过典型引路、模范带动,汇聚更多正能量;对不文明行为,在注意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可在社区或网络等媒体上予以曝光和点评,以达到“点评一件事、教育一群人、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二、创新活动载体,吸引市民参与

1、开展“全市文明日”行动。设立市“文明日”,安排员工上街头、进社区,开展宣传、劝导、清扫路面、拔除杂草、清理“牛皮癣”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学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校外实践每月固定一天作为实践活动,以营造创建氛围、强化创建意识、彰显创建成效。

2、组织市民巡访参与。注重发挥优秀的老党员、退休干部、楼栋长的作用,可由社区推荐若干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市民组成巡访团,定期对社区内的文明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收集并反映群众意见,监督问题解决。各级文明办负责培训、指导,并邀请他们参加相关会议和活动。

3、开展有奖问卷调查。借鉴昆山市做法,设计文明创建调查问卷的大观版,以广场活动、送卷上门等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对积极参与者,适当予以奖励。既普及了文明创建知识,又提高了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4、抓好结合,鼓励创新。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社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搭建更多广接地气的平台载体。社区是与普通市民连接最紧密的地方,将文明创建工作与社区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制定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居民自愿参与办法,通过积极参与获得社区奖励。并通过开展“特色社区”的评选活动,培育一批样板社区和示范社区,形成相互赶超的创建氛围。

三、坚持创建为民,促进市民参与

1、问需于民。把大观区市政部门在背街小巷的改造过程中问需于民的做法,推广到整个创建过程中去。如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乱堆乱放、清理乱贴乱挂等,都可以发动市民来参与,集中市民智慧,推动问题解决,让市民切实体会到“我参与、我受益”。

2、创建惠民。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创建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并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让市民切实增强获得感。

四、完善各项机制,保障市民参与

1、完善全社会联动机制。实施“门前包保”责任制。餐饮、旅游、教育、文化、医疗等各行各业,都应紧密结合自身工作,把文明创建的要求融合进去,并作为单位、个人评优条件之一,全方位落实文明创建工作各项任务。

2、建立志愿者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议采取马鞍山市花山区的做法,由民政部门牵头,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发放专用证书,根据志愿者在社区和有关单位的服务情况(需有照片和文字佐证),按一定原则为志愿者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给予相应补助或兑换成相应的礼品。同时,引导、鼓励并扶持志愿者队伍创建品牌。

3、实施机关包保考核制。除县干带头包保外,建议机关各部门、区直各单位的干部职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仅要保证各自办公场所的干净整洁、有序文明,还要负责一定的路段和区域,以实际行动带动市民参与。对包保中出现的问题,可在一定范围内点名通报,并将包保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奖励挂钩。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庆委员会  技术支持:智海网络
办公地址:安庆市菱湖北路30号  邮编:246005  值班电话:0556-5346200 传真:0556-5346240
皖ICP备13013850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071号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