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第17期(总·82)
安庆市政协调研室编印 2016年11月30日
关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统计能力的
建 议
据市民革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活动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统计活动中,政府统计,亦即官方统计因其独特的性质、内容和作用而别具一格,因其强制性、权威性而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由于经济的多元化和社会的复杂化程度日益加深,日益增长的统计产品需求和滞后的统计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政府统计能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信息支撑。为此建议:
一、优化外部环境。统计工作的环境因素包括政策法制环境、部门合作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和谐有序的统计环境离不开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配合。一是要推进政府统计公开透明,强化统计新闻宣传、普及统计知识、传播统计理念,使公众了解基本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加强对公众质疑的回应、答辩力,尤其是对于公众误解的信息要及时加以解释和引导,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统计数据解读和宣传,让各阶层人员更多地了解统计产品,从而理解和支持统计工作。二是要加强统计执法监管,增强执法效果,法律是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实践中的统计执法才能使民众真正感受统计法的权威,从而自觉守法。一方面着力加强上级统计执法部门对下级统计执法部门的督查和监管,避免执法走过场、只处罚不整改等行为发生;另一方面加强政府统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形成查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的强大合力和震慑力。
二、严格规范管理。我国政府统计由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和地方统计构成,乡镇、企业、部门是统计产品的生产源头,只有加强对源头的严格规范管理才能生产合格的统计产品。安徽省政府于2013年10月24日出台了《安徽省乡级统计工作规范》、《安徽省企业统计工作规范》,于2015年1月20日出台了《安徽省部门统计工作规范》,这“三个规范”是基层和部门统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标准,要加大力度落实省政府“三个规范”,充分利用宣传、考核、督查等各种途径促使“三个规范”落在实处而不流于文字上。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切实改善统计工作条件。多年来,统计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少、负荷重、待遇差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一些乡镇、企业甚至部门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兼职现象十分普遍,对统计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只有各级领导真正重视并改善统计工作条件,提高经济政治待遇,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支稳定坚实、业务熟练的统计队伍。二是要加强统计人力资源的培育和管理,构建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统计教育培训体系,针对统计机构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业务骨干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不断创新和完善统计教育培训方式,采取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培养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复合型人才和高端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