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协专题协商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补短板强弱项扩大普惠覆盖
(转载人民政协网11月24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抓住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11月7日,安徽省政协举办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专题协商会,省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物价局等省直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作答。
“数量短缺、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傅松玲委员认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要在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加强与保障,通过加大政策力度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稳定队伍,促进发展。
孙永红委员同样认为,加强教师待遇需要加大投入,参照公办幼儿园人均经费标准,对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适当补贴,“教师的认同感是幼师成长的内驱动力,关系着幼师整体的素质、工作状态和专业化水平。”
对于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问题,代表滁州市政协发言的鲁梅建议,由省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普惠园的认定和管理办法,各市县政府落实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引导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扶贫先扶智,扶智必始幼。”陶玲委员认为,办好城乡普惠性幼儿园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要加大支持力度,让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快速增长,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家庭孩子入园难的问题,阻断代际贫困的延伸。
省政府副省长谢广祥表示,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公益属性,积极在投入上开源掘渠,加大政策项目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监管,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扩大普惠覆盖,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凝聚更多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人民政协植根群众、协商为民,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省政协主席徐立全指出,广大委员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建良言、献良策、破难题。要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发挥政协协商式监督优势和作用,推动党和政府相关政策举措更好落地生效,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