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 打造城市水系绿道
民革安庆市委会
水是城市鲜活的灵魂,水系是城市连通的血脉。安庆市作为省内长江北岸惟一的一座滨江港口城市,缘水而生,因水而兴,富集的水体资源以其分布的广泛性、形态的多样性、构景的独特性、功能的复合性等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价值和强烈的吸引力,做好“水上旅游”文章,营造出“借水构景、景随水走、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图卷,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安庆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环境良好。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旅游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2016年《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等特色旅游,加快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复合发展转变。”《安庆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以大龙山、巨石山、狮子山公园、菱湖公园、莲湖公园、石塘湖为基础,发展自然山水游。”、“利用安庆长江岸线和湖泊水域资源开发水上旅游;开发水上游艇路线、水上飞机休闲项目;建设中小型游船、游艇栈桥和浮桥。”进一步做到城市与旅游产业一体化,城市与旅游建设一体化,突出“城是一个景,景即一座城”的全域旅游思想。这些都为安庆城区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2.自然条件优越。我市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安庆港是国家一级口岸,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货轮和万吨油轮,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水上交通条件良好。此外,从城区自然条件来看,安庆城区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还有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城市其间,山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同时,随着秦潭湖截污及环境整治、河湖连通水环治理PPP项目等一系列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的逐步实施,江河连为一体,湖库清水畅流,过去的河湖散点式分布转变成串珠式格局,将体现出滨江城市的独特韵味。
3.人文因素叠加。八百里皖江孕育出独特的皖江文化,我市作为千年古城、百年省会,历史遗存众多、近代特色鲜明,可以说皖江文化具有着鲜明的安庆地方文化主色调,是涵盖安徽全省文化的标志性文化。主要包括以张英、张廷玉、陈独秀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方苞、姚鼐、戴名世为代表的桐城派文化;以徽剧、黄梅戏、傩戏、弹腔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李公麟、邓石如、朱光潜、宗白华为代表的美学文化;以敬敷书院、省立安徽大学、发达的基础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禅宗祖庭司空山、天柱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及科技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的巨大资源宝库。
二、我市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
——充分认识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的竞争态势,提早谋篇布局。省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7月印发《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五个一”行动计划》,其中提出“重点打造皖江黄金水道休闲游、‘三山三湖’精致山水游、新安江山水画廊游等10条国际化精品旅游线路。”目前,黄山市围绕新安江山水游开发了多条旅游线路,近接屯溪,远通千岛湖,将歙县、宏村、徽州古城连为一体,佐以新安渔风千古情演出,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池州市通过实施水系贯通工程,将城区内的齐山、平天湖、南湖湿地与清溪河实现完全畅通,打造形成18公里的主城区水上观光旅游线路,同时,该市正致力于实现九华河、平天湖、丰收湖行洪及通航贯通,构建从平天湖乘游船直接入江的航线,再就芜湖、铜陵等市来看,均有意向开辟水上旅游线路。我市在实施水系贯通工程中更多的注重防洪、生态和运输功能,对水上旅游重视不足,为此必须加快工作步伐,争取在发展水上旅游产业上取得先机。
——高度重视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的规划引导,夯实基层基础。主城区水上观光旅游航线长、流经区域广,如何使其成为城市的点睛之笔。我们认为,要着眼于全域旅游开发模式,通过搭建城市水系绿道,既串联起城市分散的景点,又营造出市民、游客的亲水空间;既解决河湖生态脆弱性的问题,又满足休闲旅游的需求,真正实现水系贯通由生态、运输功能向休闲、游憩功能的转变。在线路规划上,要结合我市水系地理空间特征,重点打造水系旅游“一轴一带三区”,即西起海口东至长江二桥约10公里的城市滨江旅游轴;菱湖—新河—秦潭湖长约5公里的城市水系画廊带以及北部山水休闲度假区、东北水上运动区、皖河休闲风情区。当前,可将“一带”作为试点,在菱湖—新河沿途设置码头、停车场、临水步道、集散站点,打造水上旅游航线。在景观设计上,一方面,在整体上要注重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注重保持自然地貌特征、保持良好的尺度感以及强调个性特征,提供游客以良好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沿岸景观要尽可能体现文脉传承、地域特色,以徽派建筑、水乡民居、运河商埠为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航线。如新河—菱湖—秦潭湖“一带”感受城市的繁华与宁静,体验城市生态之旅;城市滨江旅游轴体验独特的观景视角和长江的壮阔磅礴;皖河、石门湖流域的皖河休闲风情区再现过往的时光、延续城市的记忆。在生态保护上,要构建完整的水岸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连接生物链,不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具体可以通过沿岸种植林带草坪、河坡植绿、水中栽种植物、水中放养动物、恢复河岸的自然多样(弯曲)化、保留与建设生态湿地以及加强湖泊生态管理等方法进行修复。在旅游管理上,建议成立专门的水上旅游发展协调机构,由旅游、水利、交通、规划、环保、海事等部门共同参与,对旅游航线航道的规划设计,水上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评议,出台水上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游船公司准入审批和服务质量评定制度等工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为我市水上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便捷条件。
——切实把握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的结合文章,丰富旅游产品。我们认为,安庆发展水上观光旅游产业,应以皖江文化为依托,突出我市地域特色,开发不同层次、类型的水上旅游产品,实现多元化经营,既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分散风险,也有利于形成经营亮点。如与饮食文化相结合,通过在水岸边定期举办饮食文化活动来推广美食文化,鼓励旅游者参与美食烹饪比赛,为获胜者提供游船美食之旅。与戏剧文化相结合,搭建水上实景演出平台,以黄梅戏、徽剧、傩戏、弹腔的形式,将安庆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现在观众眼前,同时也将戏剧文化的魅力呈现给更多的游客。与文学书画相结合,可以在依山傍水的区域建设文学主题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营造出曲水流觞的美学意境,将皖江地区在文学书画方面具有造诣的文人学者的生平、作品等向旅游者做详细介绍,使游客亲身体验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同时,还可以因应群众日常生活、企业商务活动的需求,结合航线航道的实际情况,开发水上巴士、水上婚庆、水景康疗、休闲小艇、豪华游船等项目,为各类人群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