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民主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民主协商的意识、民主协商的方法、民主协商的智慧,应成为基本素养。
民主协商能够提高能力。“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我国政治生活实践中,那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那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那些涉及交错矛盾的复杂问题,日益普遍地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有效民主协商。通过民主协商,去解决问题、听取意见、汲取智慧、求得“最大公约数”,正日益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广泛认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口能言、耳能听、力能行,通过民主协商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应该说不是难事,应成为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民主协商能够增加自信。没有自信就不可能进行民主协商,没有自信就不敢进行民主协商,没有自信就不会进行民主协商。敞开大门虚心纳谏,敞开心扉谛听真言,包容不同意见,善于发现真知灼见,体现的是领导干部大海一样的胸襟,更是领导干部执政的自信。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如果闻过则怒,不愿民主协商,不能容物,失去的不只是个人雅量,更是民主素养;闭上的就不只是个人耳朵,更是群众嘴巴;影响的不只是个人形象,更是事业全局。
民主协商能够维护权威。权威是确保政令畅通、政策执行到位、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维护权威需要科学决策,需要统一意志。通过民主协商,让对与错交锋,利与弊博弈,才能使决策更趋科学、合理;通过民主协商,让群众的智慧得以体现,意愿得以表达,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改革发展的阻力,增加动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升民主协商素养,让民主协商更主动,让决策更优化,民主协商的优势和魅力必将在更深层次和更高价值上得到彰显。
民主协商能够凝聚合力。越是改革攻坚,越需要最大程度地凝聚合力、消除阻力。越是政治清明,越需要发扬民主、善待民意。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没有平等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就很难达成共识。民主协商会教人学会合作、取得双赢,民主协商能消弭分歧、求同存异,民主协商可寻求目标一致、携手共进。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运用好协商民主,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广泛地凝聚起全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合力推进我市改革发展大局,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